ACCA报名、考试、查分时间、免费短信提醒
备考阶段
手机号
验证码
首次!德勤这位合伙人公开谈论用人标准……ACCA优先
2018-10-11
摘要梁捷德勤国际税收及企业并购重组税务合伙人,同时也是税务进研全国协同领导人,华东区税务人力资源领导人,以及2018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组委会联席主席。 作为一位在人才招聘、进研方面
梁捷——德勤国际税收及企业并购重组税务合伙人,同时也是税务进研全国协同领导人,华东区税务人力资源领导人,以及2018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组委会联席主席。
作为一位在人才招聘、进研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税务专业人士,梁老师对同学们关心的一些话题有着哪些独到的见解呢?一起跟随A姐来聆听梁老师的分享吧~
梁老师的工作经历
08年回国工作前,我一直在海外。先在美国,后去了加拿大。
对我而言,回到中国工作的挑战并不小。
由于我高中毕业就去了美国念书,从未在中国的环境中工作过,工作中所面对的客户、工作习惯、甚至是语言,都是截然不同的。
我当时的专业是国际税和美国企业税,08年回国时,适逢不少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其中超过40%的企业都由德勤审计。
我在德勤的工作从一开始就与审计部门有较为紧密的合作,一同准备中国企业上市报表当中的税务相关信息,这给了我一个很棒的契机——近距离接触与了解中国税法。
2008年,中国企业税法恰好有一改革,所以我的同事们与我一样,都需要从头重新接触中国税法。此后,我的工作重点,主要还是在大型跨国企业及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的资产重组方面。
税务工作最吸引我的就是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我在校学习的本来就是会计专业;读硕期间,选择以税务为学习、研究的重心;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美国中部城市也是做的税务工作,可以说,我一路走在税务道路上。
对我而言,税务工作其实就是利用税务知识作为工具,为客户提供商业方面的建议,帮助企业做大做好,管控客户的税收风险与成本。
对院校与专业的观点
其实就读哪一所学校、哪一个专业,并不是最重要的人才选择标准。
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我刚才所提到的“税务工作其实就是以税务知识为工具,为客户提供商业方面的建议”。
我们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熟悉税法固然是必须的,但远远不够,所有相关的知识点都必须转化为对于客户有价值、有意义的建议。
我认为,在校期间学习到的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院校与专业本身更重要。
此外,公司本身提供非常完备的培训课程,拥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同学也好,专业不对口的同学也好,都应该多思考如何积极加入到公司的培训中,尽快学习到培训中的知识,并运用其所学在工作中解决客户的问题。
对于考证的看法与建议
就考证的问题,从我们事务所本身出发,这些证书确实有一定的必要性,毕竟我们是专业的服务机构,给到客户的服务也需有专业的认证。
所以像ACCA、CPA这些证书呢,是必备的。还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学ACCA,小测一下就知道了,戳:ACCA学前评估
但对学生而言,考试、拿证不应是初衷,也不该是最终目的,它只是证明我们专业度的一个凭证,能证明我们达到一定专业知识程度,但并不能证明我们能够做得多好。
诚然,持有证书对入职后的薪资及晋升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必要去“收集”证书,为了考证而考证。
德勤看中的综合能力
学位、英语能力等硬性条件其实同学们毋需太过担心,相对而言,其他软实力会更需要花时间与心思去培育和强化。
我发现许多在国内读书的同学,比较缺乏的是对商业英语的应用,而这一技能恰恰是一踏上工作岗位就立刻需要运用的。
小到邮件回复、大到商业企划书的撰写等等,我发现许多拿到英语N级证书的同学都未必能自如地运用。
撰写商业文稿有一定模式及侧重点,所需的起承转合也不同于诗歌、小说等其他体裁。在这一方面,如果同学们在上班前能预先准备,对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学生到职员的身份转换
我从两方面来分享:
1、从实习角度
在校期间积极争取实习机会是非常重要的,但同学们要想清楚,希望从实习中得到些什么。如果只是看中在简历上添加实习公司的名字而已,那意义真的不大。
要利用这宝贵的2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去了解这家公司在做什么、对初级员工的要求是什么、这是不是你喜欢的工作。
针对现在的许多同学,很多人寻求的不是career,而是experience,这两者是有差异的。
首先要喜欢这个experience,你才会有动力将其转化为career。所以这个宝贵的实习机会得好好把握。实习生要观察、学习、然后判断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想要的、适合的。
2、当角色变为正式员工后
需要从读书的时候凡事都由别人设定好目标,转化为自己主动、自发地设定目标、安排时间,从而更好地达成目标。
学生时代,有人布置题目、提供标准答案,但上班后这种情况就比较少,职场新鲜人需要积极主动地去理解被分配到的工作并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弄明白需要做什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纠错,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与在校期间不同的是:答案没有那么明晰,打分也没有那么明确,自己需要积极地去了解他人的评价与建议,并不断改进。
工作、爱好两不误?
我七月初在台北参与世界国标舞协会举办的国际比赛(职业、非职业选手均可参赛),我参加的是师生组,舞伴也就是我的老师,是职业选手,而我呢,出于兴趣爱好,属非职业选手。
经常有同学询问如何平衡好工作与生活,我觉得这两件事并不对立。
享受工作,也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关键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尊重自己的时间表。
区分什么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什么是需要别人配合的,针对不同的情况,尽早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表。
作为一位在人才招聘、进研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税务专业人士,梁老师对同学们关心的一些话题有着哪些独到的见解呢?一起跟随A姐来聆听梁老师的分享吧~
梁老师的工作经历
08年回国工作前,我一直在海外。先在美国,后去了加拿大。
对我而言,回到中国工作的挑战并不小。
由于我高中毕业就去了美国念书,从未在中国的环境中工作过,工作中所面对的客户、工作习惯、甚至是语言,都是截然不同的。
我当时的专业是国际税和美国企业税,08年回国时,适逢不少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其中超过40%的企业都由德勤审计。
我在德勤的工作从一开始就与审计部门有较为紧密的合作,一同准备中国企业上市报表当中的税务相关信息,这给了我一个很棒的契机——近距离接触与了解中国税法。
2008年,中国企业税法恰好有一改革,所以我的同事们与我一样,都需要从头重新接触中国税法。此后,我的工作重点,主要还是在大型跨国企业及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的资产重组方面。
税务工作最吸引我的就是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我在校学习的本来就是会计专业;读硕期间,选择以税务为学习、研究的重心;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美国中部城市也是做的税务工作,可以说,我一路走在税务道路上。
对我而言,税务工作其实就是利用税务知识作为工具,为客户提供商业方面的建议,帮助企业做大做好,管控客户的税收风险与成本。
对院校与专业的观点
其实就读哪一所学校、哪一个专业,并不是最重要的人才选择标准。
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我刚才所提到的“税务工作其实就是以税务知识为工具,为客户提供商业方面的建议”。
我们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熟悉税法固然是必须的,但远远不够,所有相关的知识点都必须转化为对于客户有价值、有意义的建议。
我认为,在校期间学习到的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院校与专业本身更重要。
此外,公司本身提供非常完备的培训课程,拥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同学也好,专业不对口的同学也好,都应该多思考如何积极加入到公司的培训中,尽快学习到培训中的知识,并运用其所学在工作中解决客户的问题。
对于考证的看法与建议
就考证的问题,从我们事务所本身出发,这些证书确实有一定的必要性,毕竟我们是专业的服务机构,给到客户的服务也需有专业的认证。
所以像ACCA、CPA这些证书呢,是必备的。还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学ACCA,小测一下就知道了,戳:ACCA学前评估
但对学生而言,考试、拿证不应是初衷,也不该是最终目的,它只是证明我们专业度的一个凭证,能证明我们达到一定专业知识程度,但并不能证明我们能够做得多好。
诚然,持有证书对入职后的薪资及晋升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必要去“收集”证书,为了考证而考证。
德勤看中的综合能力
学位、英语能力等硬性条件其实同学们毋需太过担心,相对而言,其他软实力会更需要花时间与心思去培育和强化。
我发现许多在国内读书的同学,比较缺乏的是对商业英语的应用,而这一技能恰恰是一踏上工作岗位就立刻需要运用的。
小到邮件回复、大到商业企划书的撰写等等,我发现许多拿到英语N级证书的同学都未必能自如地运用。
撰写商业文稿有一定模式及侧重点,所需的起承转合也不同于诗歌、小说等其他体裁。在这一方面,如果同学们在上班前能预先准备,对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学生到职员的身份转换
我从两方面来分享:
1、从实习角度
在校期间积极争取实习机会是非常重要的,但同学们要想清楚,希望从实习中得到些什么。如果只是看中在简历上添加实习公司的名字而已,那意义真的不大。
要利用这宝贵的2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去了解这家公司在做什么、对初级员工的要求是什么、这是不是你喜欢的工作。
针对现在的许多同学,很多人寻求的不是career,而是experience,这两者是有差异的。
首先要喜欢这个experience,你才会有动力将其转化为career。所以这个宝贵的实习机会得好好把握。实习生要观察、学习、然后判断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想要的、适合的。
2、当角色变为正式员工后
需要从读书的时候凡事都由别人设定好目标,转化为自己主动、自发地设定目标、安排时间,从而更好地达成目标。
学生时代,有人布置题目、提供标准答案,但上班后这种情况就比较少,职场新鲜人需要积极主动地去理解被分配到的工作并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弄明白需要做什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纠错,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与在校期间不同的是:答案没有那么明晰,打分也没有那么明确,自己需要积极地去了解他人的评价与建议,并不断改进。
工作、爱好两不误?
我七月初在台北参与世界国标舞协会举办的国际比赛(职业、非职业选手均可参赛),我参加的是师生组,舞伴也就是我的老师,是职业选手,而我呢,出于兴趣爱好,属非职业选手。
经常有同学询问如何平衡好工作与生活,我觉得这两件事并不对立。
享受工作,也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关键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尊重自己的时间表。
区分什么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什么是需要别人配合的,针对不同的情况,尽早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