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阶段
手机号
验证码

ACCA考试科目 全线通关出坑记!
2018-05-08
摘要ACCA考试科目 全线通关出坑记!
ACCA考试科目 全线通关出坑记!ACCA题库,戳:ACCA题库【手机可刷+全球题库】(按照知识点进行分类配题,有知识点没有搞懂,无法解锁,直至掌握,目前阶段免费)
F1-F5:第一次拿到BPP/Kaplan的课本,我的内心是拒绝的——怎么这么厚?!!!!不过也是后来正式统考后才发现,课本只是摆来装X的,真正浓缩的才是精华。
言归正传,F1-F5我们是免考的,但课还是上,由本学院的老师来授课。没有了全球统考的压力,老实说,根本听不进去…除了造成学院期末考复习得狗带的后果,还搞得日后的A考基础很不牢靠,要花比别人多很多的时间来巩固知识。总之,后悔!!
我将后面的考试分为计算类与文字类:
计算类就是以算数为主,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相对简单。计算类的题型结构和套路都比较单一,没别的技巧,就是多做几套历年考卷,掌握好计算表格的格式然后开始疯狂运算就好了。算不对最终结果有没有关系,A考给的是过程分。不过目前A考的趋势是计算类考试中越来越多需要写文字分析,所以建议备考中应该将运算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明白这个数是1.怎么来的,2.为什么这么处理,3.对报表有什么影响。
而文字类的是以文字分析为主,中国学生普遍觉得比较难,因为要用英文的逻辑阅读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也就是说,语言的bug使我们无法水答案。但作为曾经的文科生,我发现文字类的考试可以“水”的空间很大很大,它的灵活性使偏主观的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有时候概念记不清了,凭借常识或者“for example”的回答都可以得分。不过,一定要在语言上好好修炼倒是真的~
补充一条学习方法,之前在知乎上发过类似的分享,一些胖友问我要怎么入门怎么开始自学。我想了想,觉得在自学和备考中搭建框架非常重要。搞清楚学习/复习的脉络,才能把握逻辑;然后慢慢往框架里面加知识点,才不至于在茫茫知识点中迷失了方向(雾..。
框架的搭建其实很简单,BPP的syllabus和目录几乎已经帮我们完成了。如果需要手把手教学的话我们来一P4为例:
来,让我们一起点开/翻开BPP P4课本最前面几页的syllabus,看到最下面的relational diagram of main capabilities了吗,那个就是一级脉络,整本书就是围绕着这几个points展开的。
再让我们往后翻两页,看到Detailedsyllabus。顾名思义,这里开始从一级细分到二级了,然后你要做的就是将整个框架看熟,脑子里搭建出一个思维导图(当然更建议将思维导图用电脑、用手画出来,可视化更便于日后复习),然后再开始看更详细的知识点。
刚开始就一头扎进知识点中很容易迷失方向,一脸懵逼,陷入哲学困境:“这段话是啥?这段话从哪里蹦出来的??这段话有啥用啊???我特么在学些什么鬼玩意儿???”搭建框架的好处就是在学习的时候能马上将零散的知识点匹配、归放到相应的位置,知识点就不再是无处安放的灵魂辣(我在说些什么鬼..)
思维导图的方法我在介绍P3备考经验时也讲过。文字类的考试我用的是电子版的思维导图(mindnode,其实五花八门的软件功能都差不多..),电子版的好处是空间大、可更改。P3的思维导图我做出来有4M..节选部分给大家瞅瞅,就差不多是这样